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2年08月03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B3:文化
2022年08月03日

口语里的变音字

■ 张弯

做方言调查时,曾被人冷不丁问及一些方言(方音)字的文字书写,说实话,如果不是后期细细搜寻、辨析,一时真还讲不出个所以然来。这里,笔者将一些搜集到的方音字列出,与大家商榷探讨——

庐江方言里形容风雨交加的情形常这样说:骚风雨。有人觉得写成“骚”字不当或不雅,故写作“扫风雨”。其实,“骚风雨”一说是有据可查的。汉·张衡《思玄赋》里便记载:“寒风期永至兮,拂穹岫之骚骚”,这里的“骚骚”便是大风声音的形容。

还有口语里“跑得比兔子还燥(sào)”的“燥”,句中表示跑得“很快”,这个字今天多用于燥(zào)之“干燥、燥热”等定义,而忽略了其“sào”的所指。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中的描述:“此处以后,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又燥,不到日中就卖完了,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。”

日常口语里,某个地方的灰沙落到身上,我们会这样说:“沙(shà)了一身灰”。看文字有人会说,这不是一声“黄沙”的“沙”字吗?但汉语拼音里却收录了这个字的四声调“shà”,注释为“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”,如“用筛子把米里的糠嘴子筛沙(shà)下来”。只不过我们平时注重于一声的名词“沙”,而淡忘了四声的动词“沙(shà)”了。

“这人讲话没底(de)子”,“底(de)”其实就是“底(dǐ)子”的意思,这个字在五四至三十年代真是发“de”的音,用于领属关系,现已不用,而我们的口语却保留了下来。

同理,在“那人脾气不好,人家看到他都侧(zhāi)着走”中,而今多从侧(cè)去发音,遗忘了侧(zhāi)。

还有庐江人说猜谜语通常说“猜乜子”,这里的“乜”是“什么”的意思,同样,儿童游戏“邷子子”中的“邷”字也是存在过,而今多被“瓦”和“搲”替代。

回到前文,再说个和雨有关的方音词:涿(de)雨。但“涿”在现代汉语拼音里只有“zhuō”这一个注音,虽然它在《说文》里的注释是“涿,流下滴也”,段玉裁注“今谓一滴为一涿,音如笃,即此字也”,但拼音却没能显示de音。而在朱炳生著的《客家方言词语考释》中,标音为“dug5”,注释为“淋,淋雨叫‘涿雨’”,这就和我们庐江话语音基本相近了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